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(已完結)

CHM

社會房屋持份者協作圖社會房屋持份者協作圖

由香港公益金贊助,為期三年的試驗計劃於2017年9月推出,並於2020年9月底順利完結。計劃為有過渡性房屋需要、居於不適切住房、低收入及急需社區支援的個人或家庭,提供短期的住宿和支援服務。社聯在計劃中擔任社會房屋中介平台之角色,負責承租及翻新私人單位,再分租給認可營運機構(社會服務機構及社會企業)營運及提供支援服務。計劃的理念除了滿足住戶迫切的住屋需要外,更期望能協助他們建立社區互助網絡和促進社會資本,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。

計劃下共有13個項目及12個小業主單位,交由不同營運機構營運,她們向住戶提供支援服務,協助住戶建立互助網絡和累積社會資本。

項目基本資訊

地點
分佈全港
單位數目
506
單位類型
1人單位至6人單位
共住或整個單位
大部份為共住單位,其餘入住一整個家庭單位
租約年期
不少於2年
單位配套
每個單位附設洗手間及浴室、電熱水爐及抽氣扇

服務核心理念

計劃的核心理念並非滿足狹義房屋需要,而是把市民的房屋問題看成是住屋生活的問題,既包括硬件房屋,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居住地區有沒有社區生活,能從社區內得到一些生活上的支援,亦透過參與貢獻自己的長處,為社區提供承托能力。

目的是通過提供過渡性住房和支援服務,為個人或家庭提供短期紓緩,服務對象 :

  • 有明確過渡性房屋需要   (輪候公屋最少3年或有其他長遠居住安排)
  • 現正居於不適切住房
  • 低收入及急需社區支援的住戶

除提供過渡性質的住宿以外,營運機構會向租戶提供社區為本的社會服務,並與租戶共同努力,協助他們日後在社區獨立生活。

計劃引用「共住共生」概念,共住房屋源於丹麥,當時有一批需要照顧小朋友的婦女,希望能夠透過與其他家庭共住,建立小社區,互相照顧,包括協助鄰居照顧小朋友或預備晚餐,以釋放更多婦女外出工作及追求夢想。近年,由於人口老鹷化,單身長者人數越來越多,缺乏家人照顧,因此歐美國家開始強調混合社群的共住模式,又利用居住的公共空間,塑造一個跨年齡群體居住的小社區,以重建鄰里關係,加強社區照顧,改善住戶的生活質素。因此,計劃理論框架期望提供可負擔房屋及公用空間,提升租戶的能力及參與。透過學習共住,建立鄰里關係,營造守望相助的關係,最終學習社區營造,實踐共同的生活理念,貢獻社區。

Model

項目實踐及成效

  • 截至2020年9月,計劃合共為578戶基層家庭,共1,626人提供社會房屋。
  • 住屋需要:入住社會房屋前的人均居住面積為62平方呎,入住後為115平方呎。76.5%住戶滿意居所的質素,特別是認為有足夠的生活空間,包括獨立廚廁、用餐、休閒以及子女活動空間。
  • 經濟及住屋的穩定性:入住社會房屋後,住戶平均住屋開支為HK$3,975,整體住屋開支壓力的平均壓力指數下跌45.0%。47.0%住戶表示有額外的金錢給子女參加興趣班。
  • 社會連繫及歸屬感:入住社會房屋後,66.4%住戶認為與同住子女的關係傾向變好,79.4%住戶對社區資源/服務的了解或認識增加,43.3%住戶參與更多義工服務,90.0%住戶表示認識了新朋友,與鄰里更多互動。
  • 個人發展:59.6%住戶認為入住後更加樂觀和快樂。57.1%住戶認為解決問題能力有改善。
  • 94.3%住戶滿意社會房屋,超過90.0%住戶認為社會房屋是另類房屋選擇,有人情味的地方和總有人支援。

營運機構

營運機構資訊

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個別項目概覽:

業主(只限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——出租計劃)

前往表格

聯絡

詳情請參閱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個別項目概覽。

項目狀態

為期3年的試驗計劃已於2020年9月完結,除個別項目因租期未完結仍在營運,餘下項目租期於2025年或之前完結。